来源:제왕카지노 주소发布时间:2025-03-03浏览次数:78
豆禾牧草混播,是将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混合种植。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,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,增强土壤肥力。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,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,为禾本科植物提供养分。而禾本科植物则能够通过根系分泌物促进豆科植物的生长。这种互补作用使得豆禾牧草混播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。
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,依托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持续创新研究,我国豆禾牧草混播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特别是在光热资源禀赋优越的新疆南疆地区,发展混播草地建设具有显著的区域优势。
鉴于此,本团队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第三师44团连续开展3年豆-禾混播饲草基地(150亩)建设,设置紫花苜蓿(WL343)单播(22公斤/公顷),多年生黑麦草(纽一)单播(60公斤/公顷),混播(苜蓿+黑麦草)三块示范田,通过对水肥运筹、适时收获、配套机械设备等田间管理模式的研究与示范,明确豆-禾饲草混播4:6时(即苜蓿播种量9公斤/公顷+多年生黑麦草36公斤/公顷),综合产量和品质最优,年总产量可达13.5吨干草/公顷,相较于单播和其他混播处理提高5~8%左右;粗蛋白为19.05%,RFV值为153,相较于单播和其他混播处理提高6~12%左右。进一步明确在灌水量为6000立方米/公顷,施肥量为N:30公斤/公顷,P2O5:45公斤/公顷,K2O:60公斤/公顷)能够得到较高的牧草产量(16.5干草公斤/公顷)和蛋白(22.92%),以及RFV值(165),有效提高了豆-禾饲草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效益。
通过企业落实饲草地种植,与农户签订饲草收购合同,增加了农户收入。整体建设为第三师畜牧养殖高质量饲草供应提供了基础。具有一定推广应用前景。
文:马春晖 张凡凡